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 : 太原新聞網(wǎng) >> 今日聚焦

守住綠水青山 帶來金山銀山

風(fēng)峪溝太古路沿線高標(biāo)準造林示范工程側(cè)記

來源:太原晚報 2021年09月13日 07:16

       遠觀流水近觀山,對晉源區(qū)風(fēng)峪溝魏家店村村民郭引貴而言,這樣的生活頗為愜意——西山上的蒼松翠柏四季常青,初秋的火炬漸漸變紅層林盡染?!帮L(fēng)峪溝大變樣了,山下的河道看不到黑臭的污水,山上的泉水復(fù)流了,喝著泉水泡的清茶,再將自家種好的梨打包裝箱,發(fā)往全國各地,這樣的好日子之前沒敢想!”魏家店村村民全部搬到山下的新房居住,但老郭不舍得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黃冶北山,承包了300畝經(jīng)濟林,住在了半山腰,守著這座山,他的心里才踏實。

  9月11日,碧藍的天空又送來一個秋高氣爽的清晨。7時許,風(fēng)峪溝太古路沿線排滿了送樹苗上山的卡車,一株株白皮松帶著圓圓的土坯,等待“體檢”合格后在西山上“安家落戶”?!皹涿绫仨氝_標(biāo),才能運上山,這些白皮松都長到1.5米了吧,胸徑最少也得25厘米?!弊鳛槭┕がF(xiàn)場負責(zé)人,康培集團的郝煥青已經(jīng)在這里忙碌了好幾個月。

  抬頭望向西山,近乎垂直的山體上,幾輛挖掘機忙著修復(fù)山體的破壞面,漫山遍野的新綠隨風(fēng)擺動,一條坑洼不平、高低起伏的羊腸小道在黃冶北山的山溝中若隱若現(xiàn)。“這條路是臨時推出來的,主要為了運輸苗木?!睍x源區(qū)自然資源局綜合服務(wù)中心負責(zé)人任建卿介紹,“機械到不了的地方,只能靠人背樹上山?!?/p>

  風(fēng)峪溝生態(tài)治理的難度可見一斑。

  運送樹苗的車輛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開了十幾分鐘,只能到達半山腰,找到一塊平整的地方停穩(wěn)后,早已等待在一旁的綠化工人曾位平和工友們一起背著竹筐走過來。

  兩株白皮松放進特制的竹筐后,曾位平的雙肩立刻向下一沉,擔(dān)心樹苗放歪了,不好掌握力量,她特意用雙手撐住膝蓋,讓工友幫忙將樹苗放穩(wěn)。風(fēng)峪溝兩側(cè)多是石頭山,治理山體后,山坡上落下來的小石塊滾得滿地都是,混合著沙土更難走了。陡峭的山坡上,兩株白皮松加上土坯有近百斤,全都壓在身高不到1.6米,體重不到90斤的曾位平身上,她只能弓著腰,鉚足勁兒向上挪動著。為了防曬,曾位平和工友們?nèi)蔽溲b,帽子里的汗水順著臉頰滴落在地上,大家顧不上擦,雙手要扶著背上的竹筐保持平穩(wěn)。很多人腳上膠皮鞋大拇指的地方已經(jīng)破洞了,是因為來回上下山磨的。

  “一輛車上大約有200株樹苗,每株都有三四十斤重,都要一株一株背到指定的地點?!焙聼ㄇ嗾f,一天時間內(nèi),每個人差不多要背五六十株,有時樹苗送的多,他們凌晨三四點就上山了,一次就得背三四株,吃飯休息都在山上。

  去年風(fēng)峪溝太古路沿線高標(biāo)準造林示范工程開工以來,包括曾位平在內(nèi)的三四百名綠化工人,已在這里栽植各類樹木10萬多株,新增高標(biāo)準綠化面積5500多畝。一锨一锨、一棵苗一棵苗,正是靠著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,完成山體的修復(fù)治理后,讓城市“綠肺”上的“斑點”逐漸消除。

  運苗、挖坑、澆水、養(yǎng)護……在山上造林綠化,每一件事都特別不容易。“這里石頭山多,特別是多年形成的巖石層非常堅硬,在打坑的過程中,需要使用電鎬,一個工人一天才能打六七個坑?!比谓ㄇ溥M一步介紹說,樹苗種植后,初期澆足水至關(guān)重要。為了保障樹木灌溉,開工以來,配套建設(shè)了多個大型蓄水池,先利用水泵一級一級從山下把水輸送上去,再通過重力讓水流下來澆樹。

  “綠化過程中,我們錯落有致地種植了各種景觀樹種,努力營造季相分明、層林盡染的自然景觀。”任建卿說。由“增綠量”向“增顏值”轉(zhuǎn)變,如今的西山,三季有花、四季有綠?!叭ツ晷量嗔艘荒辏覀兊拿缒境苫盥蔬_到九成以上?!睂τ谶@個數(shù)字,任建卿很是欣慰。

  驅(qū)車沿西山旅游公路行駛,目之所及皆為綠色,“遠看西山如畫屏,郁郁蒼蒼三十里”的壯美景象讓人浮想聯(lián)翩?!叭瞬回撉嗌剑嗌蕉ú回撊?。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,又是經(jīng)濟財富?!比谓ㄇ湔f。從昔日的千瘡百孔到如今的滿目疊翠、層林盡染,蝶變的背后離不開晉源人的一片治山情懷,隨著一條條道路的貫通,越來越多的晉源人已在家門口吃上了“旅游飯”。

  記者 徐方偉 通訊員 楊潤德 崔莉霞 文/攝

(責(zé)編:張凱)